著名信息安全专家杨义先在九州量子开讲

发布时间:2018-06-04

  6月16日,著名信息安全专家、首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义先教授应邀到九州量子作专题讲座。杨义先教授以《安全简史——在笑声中学习信息安全》为题,用“外行不觉深,内行不觉浅”的语言,从大数据、区块链、病毒、量子技术等角度,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及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杨义先
  
  杨义先,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首届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国家教学团队("信息安全")带头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现任北京邮电大学信息安全中心主任、灾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主任、公共大数据国家重点实验室(筹)主任、中国密码学会副理事长。他长期从事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科研、教学和成果转化工作。他创立的网络空间安全的统一理论"安全通论"和高级科普《安全简史》,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被各种媒体和网友广泛转载、转发。曾获得荣誉:政府特殊津贴、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第四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第四届"中国青年科技创新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科协第三届青年科技奖、首届茅以升北京青年科技奖、北京青年五四奖章、第三届北京十大杰出青年、"有可能影响中国21世纪的IT青年人物"。
  

  杨义先教授讲解道,大数据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会挖掘人们的隐私。从正面来说,大数据挖掘是创造价值,但是负面来说,却会泄露隐私。大数据挖掘,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机器自动完成的特殊“人肉搜索”。就当前的现实情况来说,“大数据隐私挖掘”的杀伤力,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数据隐私保护”所需要的能力。针对网上的海量碎片信息进行隐私保护,不能单靠技术,必须多管齐下。保护隐私,做好匿名工作很重要。

  
  针对区块链,杨义先教授认为,区块链就像虚拟部落的“家谱”。除了读写、存储、传输、验证、安全、共识等雕虫小技的IT细节外,“区块链”与“家谱”其实并无本质差别。在“去中心化”、“开放性”、“自治性”、“信息不可篡改性”、“匿名性”、“历史可追溯性”方面具有功能相似性。
  
  针对如何防范恶意代码,杨义先教授认为需做到六点。不要执行任何来历不明的软件或程序;不要相信你邮箱不会收到含有恶意代码的邮件;用电邮给朋友发软件时,记得叮嘱对方先查毒;不要因为对方是你的好朋友,就轻易执行他发过来的软件或程序;不要随便留下你的个人资料;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认识的新朋友。
  
  针对量子技术,杨义先教授认为,量子是时代的必然,人类近代科学史也许可重新划分为:分子时代、原子时代、电子时代和(未来的)量子时代。量子之帆已露出遥远的海平面,正向我们驶来,并将毫无疑问地改变IT世界,使计算、通信、安全、存储等如虎添翼。